最新消息: 大屏互动软件全新升级为 6.0 啦,启用了新的网址,还是永久免费,但有更多惊喜。点击立即体验

周末去哪儿来这里

新闻 乐宝 160浏览 0评论

首先,感谢@李立圹在面包猎人答案下的一个评论,启发了我关于周末同城生活的另外一点思路,这篇文章的思路大概一个月前就有想写了,只不过一直拖着,趁着台风还没来深圳前,我赶紧把思路整理,写下来。

这篇文章,会围绕着「周末同城生活」,继续讲我的一些个人体验和思考。

比如周末同城活动到底是不是刚需?目前周末同城活动存在的难点?另外,对于主办方来讲,同城活动收费还是免费好?如何提高现场实际到达率等这些问题。

好了,废话说完了,下面进入正题。

1.目前市面上主流周末活动的分类?

豆瓣同城是最早的,也是一直没做出什么声响的,我个人之前在某个答案中,已经吐槽过豆瓣同城的分类和筛选是个大问题(最近看豆瓣的更新,貌似有做这个方面的改进);

周末去哪儿、懒人周末等App,收集了足够的商家信息,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需求了,但对我这种爱尝鲜的用户来说,觉得活动还不够有趣、吸引

活动行和互动吧明显偏商业,各种创业路演电商大会等。

城市猎人和城会玩App显然是以更好玩、更有趣作切入点,就像城会玩App的Slogan:我觉得好玩,世界才好玩。

2.面包猎人和一般的同城活动有什么不同?

除了之前讲到的以P2P(或者C2C)最大特色,面包猎人区别于其它同城活动,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特点。

举个例子,就拿同样以好玩和有趣的同城活动做切入点的城会玩,他们上线一个项目的流程是:找到商家(或个人)——》挑选适合平台的商家项目——》包装项目——》上线项目。

而面包猎人的项目流程一般是:找到猎人——》和猎人商议能出什么项目——》包装项目——》上线项目。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这其中最大的不同点:面包猎人的项目不像其它平台活动商家,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和猎人商量出来的。

当然,这也决定了这类以P2P作为最大特色项目最大的软肋:项目生命周期短(简单说,就是两字:短命)。

PS:至于这样的项目为什么短命,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原因。

3.周末同城活动到底是不是刚需?

做周末同城活动的真的很多,举个例子,就我知道的,世面上说得上名字的App,除了算得上龙头的周末去哪儿,合并了小日子的懒人周末(偏文艺)紧随其后,包括阿里巴巴的旺信也有在做这块,都是整合周末活动信息,然后分发。

然而,看似使用场景普遍又高频的同城活动至今没有出现个巨头,最近看36kr关于周末去哪儿的报道,官方宣传已有2000W用户,月收入达到千万,对比App的冷清,我表示怀疑。

曾经和某位产品经理聊过这块,我们最终的结论是:周末同城活动,高频,但并不刚需

4.做宣传的主办方搞周末活动时,收费还是免费好?

这是之前和某个商家聊到的一点,因为考虑的问题是,收费就怕来得人会少,宣传面不够广;免费又怕用户觉得廉价,其实,我倒是个人建议还是多少象征性地收点费,但是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来补偿用户:比如饮料,现场茶歇等。

5.如何提高同城活动达到人数?

曾经参加过面包猎人的一次活动,之前说是包括猎人总共有6个人,结果后来一到现场发现只有3个人,这其中还包括面包的一个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像这种线下活动往往受限于成本、距离等限制,实际现场到达率不高。

那么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解决呢?

抛去活动主题和文案吸引力这两点不谈,我目前觉得有这2种方式是能有效提高实际到达人数的。其核心理念是提高用户的金钱或心理沉没成本

一是在活动采取像之前说到的象征性的收费,让用户不会随便放鸽子,另外,在活动正式开始前两天,给报名的用户拉个微信群,联系和维护下用户,再放鸽子时多少会有顾虑(之前讲到的面包猎人,活动前一天和当天放了鸽子,就是微信都没有加),另外根据我过往经验看,活动完后有小礼品赠送也可以作为不错的吸引点(最好活动宣传时可以提到)。

二是,可以考虑给用户制作一个高逼格的电子邀请函让其有被尊重的感觉。比如之前参加的某次同城活动的商家,在活动前发的一张高逼格电子邀请函让我有受宠若惊(有机会补图),另外三节课的创始人黄有璨也提到了这点:曾经鸟哥笔记给他发的电子邀请函,即使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去成去,还是发了朋友圈宣传。

”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a548233632b07aca36b38e4cedfae86_r.jpg” data-actualsrc=”https://www.hixianch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8/20180720/T208183.jpg”>

6.介于商家和用户之间的用户,能成为小而美的项目吗?

这也是@李立圹 的评论,启发到我的一个点。据我了解,面包官方实际上是不大欢迎商家入驻的,然而我玩过猎人和周末,发现里面有一些项目是重合的,也就是说有介于商家和用户之间的存在。

比如之前体验过面包的一个初学者绘画项目(周末也上了),去过一个工作室,你说她是商家吧,就一个不到几十平米的工作室,就她一个绘画老师,不会给你发什么小广告,宣传基本靠朋友圈;你说她是用户吧,毕竟她不像面包猎人那样有固定工作,得靠这个为生。

这类用户的项目,兼具了两者的优点。它比面包猎人的生命周期稳定,同时,因为往往是用户一个人的项目,没有商家的广告气息,多了人情味。

就像他在评论中写到的:这样的用户,会不会比B2C更有人情味,比P2P(C2C)更有商业价值。我突然觉得,也许这倒是细分的一个突破点,但以我个人经验来说,这种人不多(也许是我玩的项目还不够多),或许能成长为一个小而美的项目也不一定,谁知道呢。

分享: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周末去哪儿来这里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