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屏互动软件全新升级为 6.0 啦,启用了新的网址,还是永久免费,但有更多惊喜。点击立即体验

互联网+ 风口 KTV如何起飞

新闻 乐宝 159浏览 0评论

“互联网+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简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产品或是服务的用户体验提升到极致。具体到KTV领域,自2014年起,这一行业就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行业报道中“困局”、“举步维艰”、“萎缩”等形容词更是屡见不鲜;而2015年上半年“钱柜KTV”的停业,以及下半年万达集团旗下连锁KTV“大歌星”的落幕无疑又给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霾。

互联网的实质就是最大程度地缩短人与人、人与商业之间的距离,并将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构架成社交网络,其强大的社交沟通功能正是传统行业最看中的价值之一。而KTV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唱歌的地方”,但KTV的本质应当是一个社交场所,“唱歌”只是它吸引用户的一种营销手法或者是主打产品;只有明确定位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用户,因为“唱歌”的欲望可能是“三分钟热度”,而通过唱歌增加社交的需求却无处不在。

KTV需要围绕社交开展经营活动,而互联网通过技术打造了社交平台,故此KTV与互联网结合也就顺理成章了。国内有许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布局“互联网+KTV”了——“唱吧”宣称其线下KTV店“唱吧-麦颂”未来将要达到2000家;主打网络视频秀的“9158”也在杭州地区进行线下KTV实体店的尝试;今年8月,酷狗音乐也表示将在广州珠江新城打造酷狗音乐首家线下KTV。这一切都预示着,传统KTV行业将要接受一场互联网风暴的洗礼。

多种原因致KTV行业衰退

不可否认,国家相关政策对KTV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些年“KTV热”也导致业内良莠不齐,一旦遇到市场波动便出现较大规模的“停业风潮”;再加上前些年因为市场环境较好,相对较高的利润让许多经营者只知道在KTV装饰以及酒水上狠下功夫,力求“奢华”;但却忘记了KTV的本质应该是一个社交场所。舍本逐末的经营方式以及自身定位高端消费的理念让KTV的经营背离了大众社交的需求,进而逐渐为大众所排斥。新兴的社交活动的崛起也分噬了KTV场所的固有用户,Club、桌游、密室逃脱等都成为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热衷的社交活动;这类活动比起KTV来说,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更高的社交性。

除了社交属性的缺失降低了KTV对大众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KTV最重要的“卖点”——“唱歌”也失去了以往的魅力;究其根本,不是“唱歌”这种形式失去了固有的“光彩”,而是其歌曲内容不再如以往一样“经久不衰”。

歌唱自古以来就为中国人所热衷,从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到两汉魏晋时期的汉乐府,再到宋词、元杂剧,最后传承到明清的戏曲,都证明了中国人骨子里喜欢用说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改革开放以来,唱歌减压的方式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并于21世纪初的前十年内达到了鼎盛,那时候歌曲的脍炙人口和广为流传,久而久之变成了承载一代人记忆的经典之作。朗朗上口的歌词配上悠扬动人的旋律,至今仍是参加“歌曲选秀”选手的演唱曲目;而大众到KTV点唱这些歌曲一方面是受到歌曲本身的吸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吟唱这些陪伴他们过往生活的歌曲来抒发“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情怀。

近些年,音乐产业受到盗版困扰,处在产业链上游的音乐创作者无法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足够回报来进行再次创作,进而造成上游创作领域的萎缩。歌曲的创作是需要环境以及受众群体的,作品创作人员的减少,影响了整个创作领域产出的质量,也导致了经典歌曲的出产量下降,最终,大众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到KTV去点唱“老歌”;慢慢地,大众因为没有新的“经典歌曲”的刺激,也就不再喜欢KTV这种活动了。

一言以蔽之,KTV失去往昔魅力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交属性缺失以及歌曲质量下降。

依托互联网谋求新发展

经历了低谷期的KTV行业也在积极地寻找一条“变革”之路,而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浪潮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KTV行业前行的道路。KTV经营者如何拥抱互联网,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首先,KTV经营者要在经营上回归到互联网的社交理念当中,将自身定位放在大众社交上,以此为出发点来细化提供给客户的极致社交服务;其次,一旦KTV经营者将自身放在社交服务提供场所,那么就可以将大众喜欢的游戏嵌入每一个包房,例如可以简单地放入一些桌面游戏的道具,或是在包房内整合智能屏幕来完成这些游戏,又或者利用KTV包房中成熟的音响设备与视频设备打造“小型电影院”以满足年轻情侣的需求,甚至可以大胆地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例如将密室逃脱之类的互动游戏融合进场所或是举办选秀节目以提升人气。

KTV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早已有之,一方面KTV希望广纳客源,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也希望通过构建“线上-线下(O2O)”的渠道来拓展业务范畴。大众点评网、美团网等已经尝试与KTV店家协作,在自己的平台上推出团购促销。但现有的团购模式一方面削减了KTV店家的利润,另一方面多头洽谈使得平台不能获得最优价格同时又消耗了大量人力时间成本。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整个KTV行业极有可能出现行业联合体,通过行业联合体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一方面降低平台沟通成本,一方面保证KTV店家的利益。从商务合作的角度来说,KTV店家同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可以通力合作,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扩大受众面,增强现有的用户黏性,最终完成“互联网+KTV”的O2O产业格局。总而言之,在KTV现有的硬件设施下,尽可能融合入更多社交功能的项目将是“互联网+”背景下KTV发展的道路。

充分发挥歌唱优势,扩展功能

鼓励KTV经营者以社交为出发点增加互动娱乐项目,并不意味着经营者就要放弃或是弱化“唱歌”这样的娱乐活动。首先,唱歌这项活动长久以来为国人所喜爱,即便在当下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依然牢牢地掌握着一批固定用户;既然KTV经营者将自身定义成社交场所,那么就不应该舍弃这样拥有较高人气的活动。其次,当KTV经营者将场所经营根植于社交后,唱歌活动仍将成为其经营的一大优势。经营社交的场所种类繁多,如咖啡馆、桌游店或是密室逃脱店等,因此也有了社交游戏的多样性,从社交游戏的复杂程度或者所需硬件的条件来看,唱歌无疑是一项条件比较苛刻的项目,简单地说就是:唱歌的地方可以玩桌游,但是原先只经营桌游的店家要加入唱歌这个项目就比较困难了。除去改造房间以及配备影音设备的成本不谈,光是完成各种唱歌场所需要的行政审批工作就是一件比较庞大的工程。因此,唱歌活动本身应该成为KTV经营者在布局社交场所时的一件“利器”。笔者认为,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唱歌服务,除了在声电系统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歌曲本身对用户的吸引程度。提升歌曲本身的品质需要加大对音乐产业上游的投入及保护,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互联网盗版近乎在“一夜之间”摧毁了音乐原创领域,众多音乐创作者得不到作品回报——无情的现实已经摧垮了他们的创作梦想。参与创作的人越少则整个领域的创作氛围就越差,进而直接影响到了作品的质量。可喜的是,2015年起,国家版权局相继发布了打击网络盗版侵权的“严令”,而KTV行业作为音乐产业下游的使用者,自2007年起就加入了“反哺”音乐产业上游创作者的“大军”中;2007年国家版权局下属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委托天合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卡拉OK经营性场所征收版权费,7年来获得了不少KTV经营者的支持;相信在国家的指引下,音乐产业上游原创者将更好地分享下游企业的利润,音乐产业将在不远的将来重现昨日的辉煌,KTV也将会有更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被用户所点唱!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KTV起飞的新时代即将到来。相信未来的KTV将会不断完善更多功能,贴近用户生活,成为我们社交的不二选择!

转载请注明:好现场 » 互联网+ 风口 KTV如何起飞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